山嵐層巒話陽明
「陽明書屋」原名中興賓館總面積約15公頃。進入此處遊客別稱「總統路」的中興路,自民國59年行館啟用後即歷經20年的管制,時至民國80年方才解禁。經由陽明園花鐘旁順坡蜿蜒而上1.8公里處,即可達這座落於七星 、大屯 、紗帽等綠意青山及淡水 、基隆兩河所簇擁環繞的「陽明書屋」。中興賓館自蔣公逝世的4年後,國民黨黨史會將辦公地點及黨史資料遷移至此,而總統府機要室掌管的「大溪檔案」亦集中至地下室管理。同時將此處佈置成一陳列國父 、蔣公及開國先烈先賢歷史文物之紀念館,並改稱為「陽明書屋」。
民國86年9月26日中國國民黨將陽明書屋各建物及管理權,捐贈內政部轉交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經過精心籌劃後,始於民國87年6月27日將這與世隔絕20多年的深宮大宅正式提供社會大眾參觀。期以這更新的面貌展開另一扉頁,為這草山上層巒疊翠的國家公園憑添更多文史氣息。
步步巡守為客居
離開陽金公路轉進中興路,兩旁林蔭夾道,逐漸與外界隔離,書屋正位於密林深處。如自遠處眺望,書屋聳立於熔岩台地上,墨綠色外觀形如堡壘,隱蔽於一片綠色森林之中,其所倚靠的七星山,起伏的山稜環抱著這一度成為台灣權力中樞的中興賓館。賓館周邊為峻谷深崖,安全措施極為嚴密,在中興路及四周的山谷間仍留有當時的防衛設施如:營舍、軍事碉堡、衛兵崗哨,其間皆以巡守步道串連成一環狀警衛網。在碉堡內仍可見牆上掛有 "衛哨刑罰要則"或留有並排上下床舖,牆壁的槍眼整齊羅列其間,碉堡雖有毀損或已被纏繞於藤蔓之間,但仍可感受當時巡守範圍之廣闊及警戒之森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