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坑生態保護區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北邊,範圍以鹿角坑溪原始闊葉林區為中心,範園北至竹子山,東至馬槽溪,西至小觀音山,南至陽金公路北面一帶,面積約1,474公頃。
區內擁有許多珍貴的自然資源,在動物相方面包括臺灣獮猴、白鼻心、臺灣野兔、臺灣山豬、赤腹松鼠、臺灣鼴鼠、小黃腹鼠、刺鼠、鼬獾等哺乳動物。鳥類包括有大冠鷲、紅隼、翠鳥、白鶺鴒、大捲尾、珠頸斑鳩、紅尾伯勞、領角鴞、赤腹鶇等40種留鳥及候鳥。蝴蝶及水生動物:有70種蝴蝶及溪流中之鯝魚、臺灣石賓、蝦、蟹水生動物、12種兩棲類、24種爬蟲類。植物相包括紅星杜鵑、四照花、心基葉溲疏、臺灣馬鞍樹(島槐)等稀有植物。還有金毛杜鵑、紅楠、大葉楠、楓香、九芎等樹種,也有相當多的蕨類例如臺灣樹蕨、臺灣金狗毛蕨、觀音座蓮等,構成充滿熱帶雨林環境之森林社會。
地理位置及開放路線
鹿角坑生態保護區開放區域分為楓林瀑布區及小觀山區,
楓林瀑布區開放管制站至楓林瀑布供喜好大自然生態的民眾申請進入參觀自然生態環境,管制站為單一出入口,路線如下:
- 管制站 → 魚梯(原路折返)。(約需0.5~1小時)
- 管制站 → 魚梯→ 楓林瀑布(原路折返)。(約需3~4小時)
- 其他路線(須提供登山計畫書)
楓林瀑布路線圖
小觀音山區開放3條預設路線:
1.小觀音山Y型線:鞍部停車場→小觀音西峰→小觀音西西峰→折返小觀音戰備道→小觀音主峰→小觀音北峰→小觀音北北峰→折返小觀音戰備道→鞍部停車場(約6.4公里,2.5~3小時)
2.小觀音山小O型線:鞍部停車場→山之家→小觀音西峰→小觀音西西峰→大屯溪古道→3號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小觀音北北峰→菜頭崙→小觀音北峰→小觀音主峰→轉播台→小觀音西峰登山口→小觀音戰備道入口→停車場(約5.5公里,5.5~6小時)
3.小觀音山大O型線:鞍部停車場→山之家→小觀音西峰→小觀音西西峰→大屯溪古道→3號防迷標誌
(清風崙→大屯溪古道)→小觀音西北峰→小觀音北北峰→菜頭崙→小觀音北峰→小觀音主峰→轉播台→小觀音西峰登山口→小觀音戰備道入口→停車場(約6.5公里,6~7小時)
4.其他路線(須提供登山計畫書)
小觀音山路線圖
生態保護區進入申請相關規定
欲進入生態保護區者,須於欲進出日期前3日(不含假日)至30日內以網路單一窗口向本處提出申請
鹿角坑生態保護區管制規則
- 每日各開放8隊次供民眾申請,每隊以10人為限,領隊需為成年人,每月不超過500人次。
- 由於山區氣候多變化,開放時間為9時30分至16時,並應於規定時間內進出,進入生態保護區應於11:00前進入,逾11:00後,得取消核可資格(鹿角坑魚梯往返路線至遲應於14:00前進入),學術研究人員以實際核準時間為限。
- 申請單位之領隊(擔任領隊須達法定成年),應親自帶領全隊並負責隊員安全,對於前述之規定,負有督導及保證切結之責任。
- 領隊應將投擲聯投入鹿角坑管制站門旁的投擲聯信箱內。
- 未滿20歲需取得家長同意,年長者及行動不便者,為顧及安全,本處不建議申請進入,若欲進入則須由專人陪同且安全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