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2-27
單位:解說教育課
點擊數:2111
磺嘴池畔的小窪地(陳志明攝)
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宗旨在於培養具環境素養之公民,其五項教育素養為覺知、知識、態度、技能與行動等。
覺知(awareness)
- 培養民眾對陽明山國家公園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以及對國家公園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
- 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中的事物。
- 能藉感官接觸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藝文創作表現對國家公園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 覺知陽明山國家公園永續經營植基於資源的明智利用和維持生態平衡。
- 覺知人類不當利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資源及過度開發利用,將導致資源枯竭與環境衝擊,察覺國家公園周遭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的變遷。
覺知(awareness)
- 使民眾瞭解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變遷與議題、環境問題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
- 瞭解陽明山國家公園基本的生態系統,以及人類與國家公園和諧共生的關係。
- 認識國家公園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以及常見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 瞭解國家公園的環境議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與陽明山國家的影響。
- 認識國家公園相關的環境法規與政策以及公民的環境行動。
態度(attitude)
- 藉由國家公園環境倫理價值觀的解說與教育,培養民眾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能了解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國家公園多元文化,關懷弱勢族群與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 能經由親近陽明山國家公園懂得愛護與尊重環境,並瞭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 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類在國家公園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
- 關切民眾行為對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的衝擊,建立環境友善的生活與觀念。
- 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國家公園環境,並透過對於相關環境議題的瞭解,體會環境權的重要。
- 民眾是自然環境的一份子,可以保存也可以破壞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環境。
- 對陽明山國家公園資源使用態度,應該從「無限制的使用」轉變為「理智的使用」。
- 不當價值觀和態度所衍生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問題,無法靠科技和金錢解決。
- 陽明山國家公園資源是所有生物共有,人類不能獨佔,也不能污染。
- 每個人都有責任,了解和保護陽明山國家公園之環境。
技能(skill)
- 教導民眾具辨認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
- 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國家公園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 能建立夥伴關係,尋求適切的資源與協助,以設法解決環境問題。
- 能以各種管道向行政機關、民意代表或非政府組織發聲,以表達自己對國家公園環境問題的看法。
- 能運用科學方法鑑別、分析、瞭解周遭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狀況與變遷。
- 安全而適當的管理陽明山國家公園,對人類的生活非常重耍。
- 珍惜國家公園資源是陽明山國家公園資源永續利用之道。
-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再生性資源,經由謹慎的管理與利用,才能保障陽明山國家公園資源品質。
行動 (action)
- 將國家公園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培養民眾處理生活周遭環境問題的能力,使其對國家公園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 以實際行動守護及保存陽明山國家公園,方能使國家公園維持生態平衡。
- 在擬定陽明山國家公園區的任何發展政策時,為了公眾的利益,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 參與各種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活動,促進陽明山國家公園資源管理的良善發展。
- 落實保育政策和法律及環境教育,是確保陽明山國家公園不被破壞重要方法。
最近更新在:2020-04-02
回上頁
回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