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黑鵯 (Black Bulbul)
其他名稱:黑短腳鵯
學名: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分類:鳥綱 雀形目 鵯科 短腳鵯屬
特徵:全長24~27公分。全身羽毛大致黑色,嘴與腳紅色,頭頂羽毛有些蓬鬆,翅膀之飛羽有灰色細邊。
分布:喜馬拉雅、印度北部、中南半島、華中與華南、臺灣
棲地:中低海拔山地與丘陵,棲於闊葉林上層。非常適應人類墾殖的破碎化森林,也適應平原上的公園、校園。
習性:留鳥。非常普遍的樹棲性鳥類,適應各類樹林,也包括都市裡的公園綠地,常於樹林上層呈小群活動。非常聒噪,叫聲吵雜,但其中一種叫聲「喵- 喵-」猶如貓叫。以昆蟲、漿果等為食。
Point:
- 終年活躍,盛夏最熱的季節其他鳥類已不愛活動時本種仍在樹頂喧鬧,可說是最不怕熱的鳥之一。冬季常會成大群活動。
- 為布農族的聖鳥,傳說古代發生大洪水,布農族人逃到山頂卻沒有帶火種,紅嘴黑鵯奮勇帶回了火種,但腳爪與嘴被燒紅,而身體的羽毛則被燻黑了。
- 在泰雅族的傳說中,則為救火的英雄,傳說中森林大火延燒,山神召集所有動物共同滅火,但大多數的動物只顧著逃命並未幫忙,只有紅嘴黑鵯(Sabin)投身救火,用嘴與腳走燃燒的枝條,挽救了整片森林,但嘴與腳燒紅了,身體也燻黑了。
- 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有路殺記錄

紅嘴黑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