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嘴角鴞 (Mountain Scops-Owl)
學名:Otus spilocephalus
分類:鳥綱 鴞形目 鴟鴞科 角鴞屬
保育等級:Ⅱ 珍貴稀有
特徵:全長17~21公分。體色大致為淡棕色,臉黃褐色,頭頂淡褐色雜有黑色斑點,有小的耳羽。背面大致為赤褐色,有深褐色斑紋。腹面淡灰褐色,密布細褐色斑紋,有稀疏之黑褐色縱紋。嘴淡黃色。跗蹠被羽,趾裸露黃褐色。
分布:喜馬拉雅、中南半島、華南、臺灣、蘇門達臘、婆羅洲。
棲地:廣泛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地森林,棲息於較茂密的天然林或部分墾殖林,比領角鴞畏懼人類,不會接近已大規模開發的地區。
習性:留鳥。夜行性,棲息於山區濃密森林中,晝伏夜出,取食較小型的獵物,以昆蟲為主,包括甲蟲、蟑螂、直翅目、螳螂、蟬、蛾類等,也取食蜘蛛、蜈蚣、蛙類、壁虎、小型鳥。
Point:
- 棲息在較茂密的林內,不易見到,但非常好鳴,鳴聲為清楚的高揚哨音「噓-噓」雙聲,有規律週期,重複多次,是臺灣較容易聽到的貓頭鷹。
- 7、8月在山區可以聽見單音節的「噓~」聲,這是剛離巢幼鳥的發音練習。
- 在較低的灌叢間覓食,也會降至地面覓食,因此也有遭車撞的案例,但因較領角鴞怕人,路殺的案例遠少於領角鴞。
- 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並不普遍,僅少數地區有紀錄,包括接近淡水、北投、外雙溪一帶。
標本來源:
撞玻璃而死

黃嘴角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