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鼴鼠 (Insular Mole)
學名:Mogera insularis
分類:哺乳綱 鼩形目 鼴鼠科 鼴鼠屬
特徵:體長約10到13公分,尾長約1到1.5公分,具保暖性的灰黑色柔軟短毛。眼睛退化成細小尖形,上下眼瞼均不會眨動。前肢掌部與趾部合成一個像鏟子便於挖土的平面。
分布:臺灣、海南島
棲地:廣泛分布於低至高海拔山區,但以低海拔為主。
習性:日夜都會活動,穴居,白天主要在地下活動,夜晚會至草地、果園等底層覓食。肉食性,主要吃昆蟲幼蟲或蚯蚓,也會採食地下莖或塊根等。
Point:
- 本種為斯文豪氏(Robert Swinhoe)於1863年根據臺灣的標本所發表的物種,但1910年海南島也發現同一物種,所以本種並非臺灣特有種,但為特有亞種,亞種名為insularis。
- 平時棲於地下,但下大雨積水時會爬上地表,此時較容易被猛禽等天敵獵捕。
- 因穴居,眼睛退化成細小尖形,近乎全盲。但前肢大而有力,極善挖土,嗅覺非常靈敏,主要靠嗅覺來覓食。
- 從泥土地面可清楚見到隧道般的掘痕,是調查本種的重要線索。
標本特色:
鼴鼠平時多在土裡鑽行,標本製作有土洞隧道剖面,將鼴鼠標本置於隧道之中,展現鼴鼠挖土的行為。鼴鼠受到馬路等阻隔無法通過時只好使用柏油路面,亦會有路殺的情況,或是被掠食者等如大冠鷲捕食。

臺灣鼴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