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鼠 (Greater Bandicoot Rat)
其他名稱:板齒鼠、山貉
學名:Bandicota indica
分類:哺乳綱 囓齒目 鼠科 板齒鼠屬
特徵:體長20~28公分,尾長17~25公分。為臺灣最大型之鼠類,體重可達1公斤。體毛黑褐色,腹部為灰白色,毛長且蓬鬆,接近尾部之體毛越長。
分布:印度、中南半島、華南、臺灣
棲地:低海拔之開墾地、農田區、草生地及荒廢地。
習性:夜行性,擅長挖地。雜食性,以植物嫩芽、葉、地下莖為主食,亦捕食昆蟲、蚯蚓等小動物。
Point:
- 臺灣並非原分布區,係荷蘭人於17世紀引入。
- 除了會直接取食甘蔗、水稻、雜糧等作物,因善挖掘,在農田及溝渠所挖掘的坑道會導致田埂與堤防崩塌,灌溉水之流失等,是農民的大敵。
- 因體型大、肉質味美,常被農民捕捉食用,少數鄉間小吃店也會以「山河」(即「山貉」)招攬顧客。
標本特色:
鬼鼠是猛禽很重要的食物來源,要防治田中老鼠,猛禽可作為一相當重要的生物防治工具。館內除有單隻個體展示,另有製作領角鴞捕抓鬼鼠的場景,讓大家了解食物鏈的關係,也可以比較兩者體型大小,領角鴞看似小隻,但畢竟還是種猛禽,有機會捕抓台灣最大型的老鼠。
鬼鼠喜好低海拔地區的農墾環境,很難想像陽明山區會有鬼鼠,園區內鬼鼠分布在菁山自然中心下彎處的芒草區或是巴拉卡公路的芒草區,也說明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環境類型多樣。

鬼鼠

領角鴞捕抓鬼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