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野豬 (Formosan wild boar)
其他名稱:野豬、山豬
學名:Sus scrofa taivanus
分類:哺乳綱 偶蹄目 豬科 野豬屬
特徵:體長90~150公分,尾長13~20公分。體毛為灰黑色帶棕色,毛質粗硬。吻部長,鼻端為圓柱狀。幼豬身上有褐色條狀紋路,在野外是良好保護色。雄豬鼻吻部犬齒向外生長成獠牙。
分布:廣布歐亞大陸、北非、南洋群島,也被人為引進至澳洲、北美洲
棲地:淺山至高海拔的各類森林及墾殖地。適應力強,可棲息在人類聚落以外的所有環境。
習性:夜行性及清晨活動。通常成家族小群一起活動,但也有單獨行動的個體。雜食性,會以鼻部翻土,取食植物的根莖、植株、蚯蚓、昆蟲、蛙類、無脊椎動物等。
Point:
- 臺灣的野豬為特有亞種,亞種名為taivanus。
- 雖然體型很大,但動作靈活。警覺性甚強,嗅覺非常靈敏,一查覺有異即迅速逃竄,在陡峭處亦能靈活行動。
- 野豬的拱痕非常大片而明顯,是調查時的重要線索。
標本特色:
- 館內有一趴臥的野豬標本,此個體在鹿角坑被民眾發現而通報館處,當時後腳已斷,救治之後仍不幸死亡,為保留當時情況,以趴臥的姿勢展示。
- 有一三隻腳的野豬標本,則是因為中獸鋏而少一隻腳。

臺灣野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