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擎天崗海拔約770公尺,舊時別稱「牛埔」。從日據時代昭和9年也就是民國23年開始,由台北州政府設置大嶺(山卡)牧場,面積約1014甲,分為三大牧場,提供台北地區農家寄養農閒時的耕牛。
民國41年,政府依據原牧場中將擎天崗、冷水坑及七股山一帶規劃設置了陽明山牧場,由當時的陽明山管理局等7個單位組管理委員會並公推局農會負責經營。民國63年陽明山管理局農會併入台北市農會,同時將牧場改由台北市農會經營管理,市農會每年投入高於寄養費數倍的經費來整理設施、聘僱人力。民國74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以擎天崗為主要範圍的陽明山牧場被保留,當時認定牧場土地屬國有財產,但經營、管理及使用權責歸台北市農會所有。
依據臺北市農會北農簡訊報導,隨著都市化農田面積縮減及農耕機械化,牛也越來越少,民國90年時在冊的約剩30多頭,未申請的無主牛則無法計入。隨著登山健行風氣鼎盛,牧場內的遊客越來愈多,早已形成「人比牛多」的景況。民國89年8月牛隻在擎天崗草原追撞一位6歲孩童,造成其受傷,台北市農會設立告示牌並多加圍籬。民國92年,在農會與當時的陳建銘立委以「為台灣水牛生存請命」為名關心牛隻去留問題,陽管處也同時發出300份問卷,有百分之83的民眾認為牛隻不應移走!
農會在92年申請農委會「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復建設立陽明山牧場教育解說中心。96年也將牧場圍籬架設完成,同時擬定了牧場牧養耕牛的管理規則與耕牛牧養的申請書與切結書,與有意願的農友簽訂契約,共同管理寄養之耕牛。
107年8月,陳姓婦人被發情的水牛撞倒2周後身亡,法院判定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國賠396萬餘元。發生意外後,陽管處就進行野化水牛習性調查,針對水牛與遊客交錯區域,規劃後續動線與相關步道工程,中央步道採取「人、牛分離」原則,步道過去採取簡易繩索圍欄,目前改設強固圍籬,增加材質強度,並提高圍籬高度到1.2到1.3公尺,工作人員巡邏時也會提醒遊客不要越過圍欄。公告5個擎天崗野化水牛活動區域,主要位於擎天崗環形步道(含中央步道及竹篙山支線步道)、磺嘴山登山口、頂山-石梯嶺步道沿線、冷擎步道草原段與內雙溪古道端,設置警告牌與避牛樁,同樣會設置告示牌,提醒遊客自負安全,與牛隻保持距離。
陽管處於107年擎天崗草原牛隻去留問卷調查分析計畫(鄭佳昆),現場抽樣313位擎天崗遊客有92.7%不贊成牛群移出,108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區域野化水牛族群調查(王穎等),曾針對石梯嶺至風櫃嘴步道342位遊客對水牛的看法,有84.2%遊客不贊成移除水牛。
野化水牛死亡情形
擎天崗野化水牛因不耐低溫,往年10月至隔年2月越冬期間,多有2至5頭因溫度變化死亡情形。109年1、2月較往年溫暖,自然淘汰死亡數較少,10月死亡2頭。11月之低溫且連續降雨,牛隻死亡數增加。全年度死亡35頭。
無主野化水牛之歸屬疑義
為釐清野化水牛之歸屬,臺北市政府動保處函詢農委會,農委會於107.5.7函復倘確無所有人或實際管領之人,則無動物保護法之適用,由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自然資源之管理。 無主野化水牛既非動物保護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規範,動物主管機關以國家公園掌理自然資源之管理而不介入。
擎天崗圍籬修復過程
107年2月-8頭牛外逸。多次進入園區外平等里農地造成10處農損。居民及里長向臺北市政府相關單位、本處陳情。107.3.1本處邀集相關單位會勘釐清:並無單位認為野化水牛為其管轄請本處協助將牛隻移回並盡速補強既有圍籬。
陽管處基於夥伴關係及敦親睦鄰予以協助解決,爰此參考耆老意見,以1公頃1頭牛(101年研究)為原則,避免遊客干擾牛隻、避免牛外逸造成區外農損、避免牛外逸車道影響安全等綜合考量。依農會舊圍籬(刺絲網)修復及設置,約42公頃,2700公尺,108年底修復完成(無固定基礎設施)。
圍籬圈圍管理
採動態管理(時間點與位置),夏季水草充足牛群多集中於草原區活動,遊客較多,刺鐵絲圍籬用以區隔遊客避免干擾牛。 冬季東北季風低溫多雨,遊客較少,則採打開圍籬通道以促進水牛活動之自由度。去年12月初迄今依舊牛路陸續打開14處通道(配合牛群通路位置),依專家意見進行動態管理機制。後續檢討圍網範圍和材質,研議將刺絲全數更換為電牧器之可行性。
擎天崗野化水牛之存續
110.1.6擎天崗野化水牛跨領域專家小組第1次會議結論:
- 國家公園宗旨係維護生態環境與自然景觀,經綜合討論,咸認為水牛不適合陽明山氣候環境,基於動物福祉須審慎考量逐步進行移地安置為宜。若仍考量讓牛隻持續存續於擎天崗,需採適當且良好的飼養管理方式,以維護動物福祉、民眾安全,並設定牛隻族群數量控制。
- 在未完成移地安置之前,應加強牛隻外表健康觀察,如有異常,由獸醫師予以必要診治;並同步強化基礎調查研究及持續監測牛群數量、結構及分布情形,前述基礎調查研究與監測工作項目參考與會專家學者意見辦理。
- 有關圍籬現維持動態管理機制,刺絲全數更換為電牧器,並於兩周內提出具體更換計畫及期程。
- 前述第一點牛隻移地安置與存續議題,將由陽管處整理相關意見以作為後續辦理工作坊擴大參與及討論之參據。
野化水牛事件因應作為
(109年)
- 12/1緊急將水牛遺體送往臺大動物醫院進行解剖檢驗。
- 12/2~31依舊牛路陸續打開14個連續通道,後續將依專家意見進行動態管理機制。
- 12/7本處聯繫中興大學獸醫學系莊士德獸醫協助本處調查可能死因,12/8抵擎天崗。同日動保處接手死因調查。
- 12/21經臺北市動保處跨領域專家學者進行綜合研判,初步排除動物傳染病、人畜共通傳染病及380種農藥中毒,死亡原因應與食物來源成分與品質不佳有關,導致長期營養獲取不均。此與目前族群數量、天候因素以及植被退化具相關性。
- 12/23專家建議於擎天崗適當地點放置內含能量、蛋白質與礦物質之舔磚或乾草等緊急營養補充。已緊急購置甜燕麥、百慕達與苜蓿等草料60公斤放置現場。
- 12/24架設自動照相機持續監測牛隻取食及觀察牛隻活動力狀態,並為後續補充之依據。
- 12/24與台大動物醫院合作進行牛隻抽樣健康檢查,施打綜合維生素、口服輸液、抽血、採尿等。
- 12/28經台大動物醫院獸醫師針對兩頭牛隻進行健康檢查,現階段該二水牛之健康狀況不適合移運,其後獸醫在現場為牛隻進行診斷工作並給予支持治療後已將其放回,視恢復情形再評估後續作為。
- 12/30召開因應擎天崗野化水牛越冬緊急救援會議,參考專家意見強化牛棚保暖防風設施,並將牛棚內之稻草鋪設已完成。
- 12/31本日往竹篙山方向打開2組連續通道,頂山石梯嶺1組連續通道及加強牛棚側風檔板,以期牛隻能順利度過本次寒流。
- 截至12/31擎天崗各分群觀察到之水牛數量:擎天崗群共17頭(圍籬內2頭、圍籬外-3號碉堡1頭,圍籬外南邊竹篙山10頭、逸出平等里4頭)、頂山石梯嶺17頭、磺嘴山群屬生態保護區較為隱蔽尚未發現牛蹤。
(110年)
- 1/1~1/4 舊牛棚巡查,大小母牛活動力及取食狀況良好,1/4、1/5 下午管理站人員查看牛棚牧草所剩不多,已再補充牧草並拌合些精料。採購12捆(每捆50公斤)草桿墊料,已取2捆加鋪於牛棚供牛取暖。
- 1/6查看牛棚墊料替換補充以禦即將到來的寒流。
- 1/7白天已於舊牛棚再行增設帆布擋風,下午擎天崗2母牛都在牛棚內,牧草補充完畢。
- 1/8已完成牧草及精料之補充,並完成牛棚內糞便清理,以確保牛棚環境整潔。經查看目前存量,草料2捆半約150公斤,墊料10捆約500公斤。
- 1/9下午2點由臺大動物醫院獸醫師針對擎天崗大小母牛進行健康狀況評估,農委會畜牧處及畜試所花蓮種畜繁殖場、處長、秘書、保育課會會同,經健康檢查結果如下:理學檢查下,心肺雜音、消化道蠕動略有改善但仍有脫水、體溫偏低、血液循環不佳的狀況,且體態瘦弱。獸醫師已為兩頭水牛進行血液檢查並施打維他命B群。
- 1/9起逐步打開牧場教育解說中心西側圍籬通道,並拆除刺鐵絲。
- 1/10巡查員持續追蹤擎天崗舊牛棚2母牛狀況,中午時於第二休憩草坪區旁谷地吃草;保育志工持續巡查頂山石梯嶺群牛隻狀況,石梯嶺往擎天崗方向右側草叢及距離風櫃口2公里均有發現牛隻。
- 1/11 擎天崗兩頭母水牛一夜未歸,經耆老在濃霧中協尋,下午四時許返回牛棚吃草。保育志工持續於頂山石梯嶺步道約1.8K前後目擊一公牛一母牛。經獸醫師評估兩頭水牛體態都較瘦,年輕水牛屬正常體態。兩歲到三歲以上水牛體態較瘦肋痕清楚可見,推測有營養不良的情形。
- 1/12天氣晴朗2隻母水牛於牛棚附近草原活動採食,並已完成舊牛棚食草補充。保育志工持續巡查牛隻及觀察水牛活動力,石梯嶺步道從擎天崗起算1.17K目擊附近1頭水牛、2位登山客在風櫃嘴500公尺處見到2頭成牛及1頭小牛。而在從擎天崗走來2.4K、2.8K、3.4K附近陸續遇見從風櫃口走來的山友稱沿途未見牛隻。
- 1/13
- 桃園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吳先生免費提供本處500公斤尼羅草2號,上午親自載往擎天崗,目前草料庫存量補充完成。
- 保育志工陳老師與文化大學陳老師共同協助使用空拍機執行本處巡查牛隻及觀察水牛活動力並進行監測,於北五指山草坪上紀錄到6頭水牛出現。
- 頂山石梯嶺步道1月11日監測到瘦弱水牛,今再增設1處緊急營養補給站。
- 加派7位保育志工,分由擎天崗群(竹篙山)及磺嘴山2路持續巡查牛隻及觀察水牛活動力並進行監測。研究團隊於北五指山有6隻牛,頂山至風櫃嘴有8隻,共14隻。
- 1/14擎天崗2牛隻於擎天崗環形步道城門及1號碉堡間小山丘上取食類地毯草,自中央步道東側草坪移動至西側草坪,傍晚出現在中央步道牧場教育解說中心西側,活動力尚佳。
- 1/15 繼1/12志工地毯式地面巡查及1/13空拍巡查,今志工再度以地毯式巡查北五指山草坪上先記錄到6頭水牛,隨後又見1頭水牛靠近,共記錄到7頭水牛,進食正常,牛隻活動力尚佳。而距離磺嘴山登山口步道上目擊1頭水牛往石梯嶺方向走去。
- 1/16 天晴牛隻多於野地採食新鮮草料,查看頂山石梯嶺第2營養補給點牧草並無取食痕跡。志工持續於頂山石梯嶺步道巡查,頂山目擊3頭牛,往石梯嶺走50公尺右側目擊2頭牛。
- 1/17上午2牛都在舊牛棚內,擎天崗補給點草料及精料已補充完畢,並確認頂山石梯嶺營養補給點牧草乾燥情形。
針對野化水牛去留擴大參與討論
有關1/6專家會議建議陽管處整理相關癥點及各界意見,針對野化水牛的去留存續後續將辦理工作坊,屆時將邀請相關機關及權益關係人(主管機關、專家學者、動保團體、平等里里民等)擴大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