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陽明影像 老照片徵集活動
陽明山國家公園
為什麼不能餵食野生動物?
問:為什為不能餵食野生動物呢?
答:雖出於善意,但仍勿餵食野生動物比較好。
餵食野生動物可能引發的問題
人為餵食,可能會引發以下問題:
失去覓食本能:過度依賴人為飼養會造成依賴,使野生動物失去競爭力,無法在自然環境中生存。
不懂保持戒心:習慣人類餵食的野生動物,警戒心較低,容易受到獵殺或毒害。
離開安全棲地:人類餵食的地點,可能使野生動物離開原本安全的遮蔽處,反而容易遭受天敵掠食或發生車禍!
健康受到影響:人類食物不適合野生動物,長期而言對野生動物的健康是很大的傷害。
食物鏈破壞,引發生態失衡:野生動物一旦習慣人類的餵食,便不會再到野外覓食,破壞原本的食物鏈,引發生態失衡的危機。
臺灣獼猴
常被餵食的動物1 台灣獼猴
野生獼猴天性會躲避人類。
野生獼猴一旦被餵食過,會以為…「人類=帶著食物的傢伙」。
於是,野生獼猴看到人類,就有可能出現「攻擊搶食行為」!
長久下來的失序行為,大家對野生獼猴的印象就越來越差...
松鼠
常被餵食的動物2 松鼠
常在森林間跳躍的松鼠,原本是以植物、果實為主食。
習慣被餵食後,族群數量會增加,漸漸超出了生態平衡...
平常喜歡啃樹皮控制門牙長度的松鼠們,啃食的狀況會加劇。
造成樹林枯死、減少,形成破壞生態平衡的負面循環!
野鳥
常被餵食的動物3 野鳥
幼年鳥類若長期接觸人類,容易產生「印痕現象」(將人類誤以為親鳥)。
變得依賴餵食之後,容易遭受到惡意捕捉、獵殺!
而人類的食物事實上也不適合給野生動物食用。
因餵食而造成物種聚集,使傳染病更容易快速擴散...
遊蕩動物
常被餵食的動物4 遊蕩動物
很多人因為愛心,就不斷在野外餵食遊蕩動物。
導致族群數量慢慢增加。
為求生存,遊蕩動物 只能與野生動物競爭棲地和食物。
頻繁的接觸導致傳染病交叉感染,帶來疾病威脅(比方說狂犬病)。
群聚攻擊過路遊客。
餵食野生動物相關規範
國家公園背負著保護自然資源和野生動植物的重要任務,所以我們設立了以下規範:
禁止放生。
禁止棄養動物。
禁止餵食野生動物或擅自餵食遊蕩動物。
※根據《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8項以及《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第7條的規定。
如果在國家公園內違反了以上規定會被處以NT.3000元罰鍰喔!
培養正確觀念
保持距離,減少打擾。
用心維護,原生環境。
觀賞生態,拒絕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