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們知道「岩石」跟「礦物」的區別嗎?大家所看到的石頭中,可能由一種或好幾種礦物所組成。「礦物」則是自然界中的化學元素,在一定的物理與化學條件下所形成的天然物體,它是構成岩石、礦石、土壤等固態地球的基本物質。不同礦物所組成的岩石,為大地帶來多樣結晶方式的呈現喔!
現在先來為大家介紹岩石的分類,依據形成原因可先分為三大類:「沉積岩」、「火成岩」、「變質岩」,在臺灣各地均可看到這三大類的分布。而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火山群的地質以「火成岩」為主,「火成岩」顧名思義就是在火山活動作用下,所形成的岩石,又可分為「花崗岩」、「玄武岩」、「安山岩」…等常見火成岩名稱。大屯火山群的火成岩以安山岩為主。安山岩主要礦物以斜長石和鐵鎂礦物為主,鐵鎂礦物中以普通輝石、紫蘇輝石及角閃石最常見。在野外觀察所採集到的標本,會發現有些顏色較深、結晶較大的礦物,肉眼即可見到,這些就是鐵鎂礦物,至於其他的部分就不太容易用肉眼看到結晶,這樣的組織稱為斑狀組織,是安山岩一個很大的特徵哦!
除了普通輝石、紫蘇輝石與角閃石等鐵鎂礦物較常見外,偶而也可見到橄欖石及黑雲母。由不同的火山噴發、不同的出露地點的熔岩流中,各種鐵鎂礦物的含量並不一致,因此依據鐵鎂礦物的種類與含量的多寡,將安山岩細分為六大不同的岩類:兩輝安山岩、含角閃石兩輝安山岩、夾橄欖石角閃石兩輝安山岩、角閃石兩輝安山岩、紫蘇輝石角閃石安山岩及角閃石安山岩等。安山岩是大屯火山地區早期居住先民常利用的岩石,例如房屋、步道砌石等,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早期房屋、古道等地方均可看到先民的智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