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採硫磺呢?因為硫磺可以製造火藥,所以在國家的軍事上有重要性。大屯火山群的產硫區域,過去曾有人進入偷採硫磺用來製造火藥,在清朝的時候,因擔心硫磺帶來大量的利益及煉成大量火藥,所以從清朝康熙(西元1670年)到同治(西元1870年)將近兩百年中,每個皇帝均發布封閉礦場、禁止採硫之命令,除派兵守衛外,並於每年的2月、5月、8月、11月4次派兵燒山,以重刑懲罰避免私自開採硫磺的活動;此情況持續到光緒年間才慢慢改變,先有沈葆禎建議皇帝開放採硫,光緒13年 (西元1887年),劉銘傳再次建議皇帝將硫磺開放官辦,於是便設立管理硫磺的機關,辦理硫磺開採,這時候終於真正開放採硫了。
後來日本人統治臺灣,德記礦業公司進行大油坑、死磺子坪、大磺嘴等地的硫磺開採。當時的硫磺多用於紙張工業、肥料工業、製糖工業,也用於製造火柴、藥品等。同時,日本人有計畫的開發本區溫泉與地熱資源,除了在大屯山、七星山一帶進行人工造林,並開闢道路、建設溫泉設施外,民國24年,日本政府在臺灣成立國立公園委員會,建議把觀音山、大屯山一帶設為「大屯國立公園」,這也是陽明山設立國家公園最初的想法,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想法就中止了。
臺灣光復後,需進行各項建設,國家公園的理念暫時放到一旁;到了民國52年,政府原有意將陽明山公園、七星山、大屯山與北部濱海地區規劃為「陽明國家公園」,但是當時並無國家公園的法律,故此一想法直到民國70年才再提出來,最後範圍經專家學者及有關單位現場勘查後,於民國72年1月1日由內政部公告實施,74年9月16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