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蟾蜍 盤古蟾蜍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繁殖季節為9月至隔年12月,體型從6公分~20公分皆有,相對於其他蛙類,可生活於較乾旱的環境。 繁殖季節,雄蟾會一起遷移聚集至溪流、水池等水域,再由雄蟾主動追求雌蟾。 盤古蟾蜍背部的顏色及花紋變化多端,身上佈滿許多大小不一的疣粒,眼後有一對明顯凸起的耳後腺,此為蟾蜍科的蛙類特有的防禦機制,僅在受到很大的刺激時,耳後腺和疣才會分泌毒液;牠們的卵及蝌蚪也具有毒性,可藉此降低被捕食的機率。 當盤古蟾蜍受到攻擊時,會鼓起胸部撐起四肢,呈現伏地挺身的防衛姿勢。 分類 1.臺灣特有種/蟾蜍科 2.英名:Central Formosan toad 3.學名:Bufo bankorensis 特徵與特色 1.耳後腺大而突出,下緣有粗黑線。 2.頭部沒有黑色骨質稜脊。 3.骨膜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