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赤腹鷹

  •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科
赤腹鷹 (Chinese Sparrowhawk)

 

其他名稱:蛙鷹

 

學名:Accipiter soloensis

 

分類:鳥綱 鷹形目 鷹科 鷹屬

 

保育等級:Ⅱ 珍貴稀有

 

特徵:全長25~30公分。頭部及背面為藍灰色或灰色。蠟膜橙黃色,雄鳥眼暗紅近黑色,雌鳥眼黃色。腹白色,胸及胸側、脅呈淡紅褐色,飛行時翼下羽毛為白色,雙翼尖端為黑色。幼鳥眼黃色。背面褐色有不規則白斑及赤褐色羽緣。有粗喉央線。胸部有褐色粗縱紋、腹部及脛羽有粗橫斑或心形斑。

 

分布:繁殖於東北亞之烏蘇里江以南、朝鮮半島、華中及華南。度冬於海南島、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西部。

 

棲地:棲息於接近溪流、水田、溼地、山腳地帶的低海拔森林。活動於森林邊緣較開闊處。

 

習性:春秋過境鳥。雖為小型鷹,但習性不若松雀鷹那麼隱密,較常停棲於林緣枝頭等略開闊處,過境時也會利用電桿、電線短暫停棲休息。以蛙為主食,也取食蜥蜴及較大型的飛蟲,包括蜻蜓、蟬、蝗蟲、甲蟲等,偶爾取食小鳥。

 

Point:


  • 在繁殖地與度冬地善於攝食蛙類,故英文有「Frog Hawk(蛙鷹)」之稱,但過境臺灣的日程很短,僅取食一些停棲地旁方便可得的昆蟲,如蜻蜓。

  • 是過境臺灣的日行性猛禽中數量最龐大者,過境高峰通常在9月中旬。衛星追蹤結果發現,經過臺灣的個體有部分春夏於中國華中地區繁殖,秋冬至菲律賓民答那峨、印尼蘇拉維西及摩鹿加群島度冬。

  • 春季過境的數量不若秋季龐大,自臺灣南端登陸後沿著西海岸北返,但多數在苗栗出海,以致臺灣北部的能見到數量很少。北部的觀音山與陽明山區僅能見到零星小群。


 

標本來源:

因天候不佳,而體力不支於園區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