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大冠鷲

  •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科
大冠鷲 (Crested Serpent-Eagle)

 

其他名稱:蛇鵰、蛇鷹、鹿紋

 

學名:Spilornis cheela

 

分類:鳥綱 鷹形目 鷹科 蛇鵰屬

 

保育等級:Ⅱ 珍貴稀有

 

特徵:全長75~74公分。成鳥全身大致為深褐色,頭頂至枕具有黑白相間的冠羽。眼黃色,眼先及蠟膜為鮮黃色。胸側、腹部及脛羽密布白色圓斑。飛行時飛羽翼下緣處有明顯的白色橫帶。飛行時尾亦有一道白色橫帶。幼鳥腹面有淡色與深色兩種色型,雙翼有多道細橫帶,尾部有黑白相間的橫帶各2~3道。

 

分布:印度、中南半島、印尼群島(峇里島以西)、菲律賓、華南、臺灣、宮古島、石垣島。

 

棲地:森林性猛禽,廣泛分布於全島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山地與丘陵,偏好有裸地處,很適應已被人類開墾的淺山地帶。

 

習性:留鳥。性不甚畏人,對半開墾環境適應良好,甚至常飛臨城鎮街道上空,是臺灣淺山最普遍易見的猛禽。以蛇與蜥蜴為主食,但在蛇、蜥較少活動的季節則攝食蛙類、蟾蜍、蚯蚓、蜈蚣、蟹類、鼴鼠、昆蟲等各種地面活動的小動物。

 

Point:


  • 「冠鷲」為日文漢字,指日本最南端的石垣與西表兩島嶼所產者,而臺灣所產者體型更大,故日人命名為「大冠鷲」。

  • 非常好鳴,叫聲為響亮悠揚的「虎胡呼~ 胡悠~」,邊盤旋邊叫,很容易讓人循著叫聲找到,適合作為公民科學調查或生態旅遊欣賞的物種。

  • 領域性不強,好天氣時常數隻共同盤旋,春季求偶期尤喜共飛,在陽明山區內見到5隻以上共飛並不難,是很好的生態解說題材。

  • 臺灣猛禽研究會曾在觀音山進行大冠鷲族群的同步調查,結果在約2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調查到36隻,對大型猛禽而言是相當高的密度。

  • 大冠鷲除了吃爬蟲類,也會食用蚯蚓或是蝸牛。過去發生過園區附近的住宅為了維護家中草坪噴灑殺蚯蚓劑,噴灑藥劑後中毒的蚯蚓跑到土壤表面,而被大冠鷲撿食,造成大冠鷲二次中毒,所幸及早送到館處,由黃光瀛博士治癒後野放。


 

標本特色及來源


  • 大冠鷲好捕食蛇類,有一標本為大冠鷲捕食黑眉錦蛇的樣貌,亦將黑眉錦蛇抬頭緊戒的動作做出,透過標本組合展示說明食物鏈捕食者與獵物之間的關係,十分具有教育解說的價值。該組標本是由工藝師組合而成,蛇與大冠鷲非同時同地撿到。

  • 不僅捕捉活體,大冠鷲也會食用剛被路殺的蛇類屍體,若是新鮮屍體未移出車道,大冠鷲站在路上食用屍體的過程而有機會被路殺。

  • 館內有因颱風惡劣氣候致死的大冠鷲製成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