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穿山甲

  •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科
穿山甲 (Chinese Pangolin)

 

其他名稱:鯪鯉、臺灣鯪鯉

 

學名:Manis pentadactyla

 

分類:哺乳綱 鱗甲目 穿山甲科 穿山甲屬

 

保育等級:Ⅱ 珍貴稀有

 

特徵:鱗甲目只有鯪鯉一科,即穿山甲,其為臺灣特有亞種。全身覆有角質厚麟,呈瓦片狀排列,吻端尖,口中無牙齒,舌頭長以利於舔螞蟻。

 

分布:喜馬拉雅、印度、中南半島北部、華南、臺灣

 

棲地:低海拔山地與丘陵,棲於天然林茂密或略開墾的山坡

 

習性:個性膽小,行動緩遲,夜行性為主,但白天也會活動。具有強勁的爪,能挖掘很深的洞穴,洞口直徑約20~30公分,深入地下舔食白蟻或螞蟻窩。也能爬上樹舔食螞蟻窩。

 

Point:


  • 臺灣的穿山甲為特有亞種,亞種名為pentadactyla

  • 視覺和聽覺都遲鈍,惟嗅覺極佳。行動緩遲。遇敵害時只能捲縮成球形在原地防衛,但尾巴仍會被攻擊,所以救傷單位所收容的穿山甲常常尾巴受傷。

  • 「鯪鯉」典出《本草經集注》、《本草圖經》、《爾雅翼》、《本草綱目》等歷代文獻,後人俗稱「穿山甲」。

  • 「躦鯪鯉」習俗為臺灣中部特有文化,此習俗追溯至300多年前,相傳當地原是狩獵場開墾為稻田,居民為了叫醒在地下冬眠中的穿山甲起來幫忙翻土,所以想出穿木屐踩踏地面製造噪音,越大聲越好。

  • 在陽明山山區族群量不多,但尚稱穩定。


 

標本特徵:


  • 被車撞死亡個體數量多,特有將被車撞死的穿山甲骨骼、皮帶鱗片的剝製標本留下,展示碎骨樣本。有一隻被撞碎的穿山甲則是在菁山路上被發現。

  • 穿山甲以具有黏性的舌頭沾黏白蟻或螞蟻進食,有一標本製作一長舌頭表現其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