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草山鷹飛-簡介、演化分類及特徵、棲地分布

  • 發布單位:陽明山國家公園
簡介

大屯山上的天空浮現兩個黑點,徜徉在雲端之間,隨著這兩個黑點的越移越近,又伴著幾聲淒涼的悠鳴,透過望遠鏡我們看清楚了,原來這移動的黑點是大冠鷲,牠們是那麼的無憂無慮的滑近,穿過頂空而落在稜線之後。

陽明山國家公園北據台灣,面積一萬一仟餘公頃,年雨量高達4000豪米以上。地形起伏很大,由海拔200公尺的山麓一直到1,120公尺高的七星山。複雜 的環境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正好位於猛禽遷移的路徑之中,故不論是在此繁殖的鷹鷲以及匆匆旅經此地稍做休息的猛禽,種類及數量都很多。

目前在園區內已發現 過日行性的猛禽達13種,包括至少4種的留鳥以及9種的過境鳥及候鳥(表1)。國家公園的設立無疑的提供了牠們一個棲息繁衍的家園以及休息歇腳的驛站。世界的日行性猛禽共有約290種,台灣共有30種的紀錄,包括了8種留鳥以及其他過境鳥與冬候鳥。陽明山國家公園在春季的鳥類遷移季節有為數不少的猛禽路經本區,如灰面鵟鷹、赤腹鷹等,加上故有的留棲性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共同組成了本區內的猛禽相。

猛禽是生態體系內的最高級消費者,以其他的鳥類、哺乳類、兩生類、爬蟲類、魚類及其他無脊椎動物如昆蟲等為食,扮演著生態體系當中重要的角色,為旗艦物種,他們的存在或消失攸關整個生態體系的平衡。猛禽同時也是指標種類,我們可以某地猛禽相的複雜與否,及數量的多寡來判斷該生態體系是否健康。

演化分類及特徵
日行性猛禽屬於鷲鷹目,最古老的猛禽化石是由距今7,500百萬年前於英國所發現,生存綿延至今可分為4大類:
  • 新大陸禿鷹
  • 魚鷹、鳶、鷹、 鵰、舊大陸禿鷹
  • 秘書鳥
  • 隼及其他。牠們幾乎遍佈於世界各地,從極地凍原到熱帶雨林都有牠們的蹤跡
現生種類之體重由數十公克一直到14公斤都 有,體長由十幾分到1公尺以上,加上不同的翼形及食性,所以能夠適應每一種不同的棲息環境。猛禽是自然界中完美精緻的生命,某些特徵有別於其他鳥類:
  • 性別大小的不同:一般猛禽母大公小,某些種類母鳥體重甚至可達公鳥兩倍以上。
  • 有銳利的視力:某些種類還有望遠的功能,另外還有鋒利的爪及喙。澤鵟類有較好的聽覺,而禿鷹類則有很好的嗅覺,這些都能夠幫助他們成為優秀的物種。

大冠鷲屬大型猛禽,全世界有19個亞種,而台灣的大冠鷲(Spilornis cheela)為台灣特有亞種,僅分佈於台灣,體長約70公分,體重約1600公克,翼展可達130公分以上,全身被覆著褐色的羽毛,腹部及兩側密生著的 白點,飛行時翼下有特徵性的一輪白帶,頭頂雜有黑白相間的羽冠,警戒生氣時怒髮衝冠更為明顯。嘴基部鮮黃色,眼及腳亦黃色,非常威武。

相對於大冠鷲松雀鷹是小型的猛 禽,公鳥約28到30公分,母鳥則約36公分,松雀鷹雄鳥約130公克,雌鳥可達240公克。頭部灰褐色,背部褐色,胸密佈著褐色縱紋,腹部則為褐色橫 紋,喉部有明顯之顎線,公鳥眼睛紅棕色,胸腹部的斑紋為赤褐色。松雀鷹的中趾特長,每一趾下面都有肉墊,這些構造有便於攫緊獵物,避免逃脫。

分佈地
大冠鷲
大冠鷲

大冠鷲

大冠鷲在台灣的分布可由海拔0公尺至海拔2,500公尺的高山,屬於森林性的猛禽,但對於開墾的農田、造林地、及森林邊緣的推移帶亦頗偏好。陽明山國家公園有3個自然生態保護區,加上闊葉林植被完整,所以非常適合大冠鷲的生存,一些開墾的旱田,也適時的提供了大冠鷲獵捕蛇隻的邊際場所。

樹林中的枯立木更是大冠鷲休息、進食、展望的絕佳處所,所以在園區內經常可見牠們的活動,只要天氣良好的早晨,牠們可以隨著上升氣流由樹冠上盤起,一直盤到雲端,海拔至少2,000公尺以上,盤旋時間甚久可維持30分鐘以上,不過大冠鷲在覓食時甚少利用800公尺以上的箭竹林及芒草環境。

松雀鷹

松雀鷹則習性隱密,活躍於樹林之中,較少出來盤旋,在台灣分佈可由海拔0公尺一直到海拔2,800公尺,牠們喜歡較成熟的樹林,可在森林中埋伏伺機捕捉鳥類,一般盤旋滯空的時間在10分鐘以內,牠們對於已開發的園藝苗圃、露營地、公園亦不會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