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陽明山國家公園稀有原生種植物保育生物學

  • 發布單位:陽明山國家公園
撰文/張育森
陽明山國家公園稀有原生種植物保育生物學之研究.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稀有原生種植物保育生物學之研究.jpg

陽明山國家公園雖位於亞熱帶氣候區,但受到後火山活動使區內土壤溫度偏高、缺鈣,且呈強酸性,以 及冬季東北季風直撲而下,帶來過多的雨量,氣溫亦明顯偏低的雙重影響,使本區植被的分布異於同緯度的其他地區致使本區除了擁有亞熱帶雨林、暖溫帶常綠闊葉 林與山脊矮草原等不同的植物帶外,甚至連生長於中央山脈海拔 2,500 公尺的高山植物亦可在此見到蹤影。

目前園區內的植物種類含部份馴化栽培種共約有 1,359 種,其中有25種稀有及受威脅之植物種類,在這25種稀有及受威脅之植物種類中,不乏因具有觀賞和綠化推廣價值之植物種類,若能更進一步的了解其生長週 期、性狀表現、人工繁殖技術,以及對環境逆境之適應性,則可供做將來保育、復育栽培和綠化推廣之參考依據;不但可強化國家公園在植物生態保育及保存生物多 樣化,亦可發揮國家公園推廣教育的功能。故本項研究計畫針對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的稀有原生種植物中具有觀賞性的木本植物為主要研究對象,選取唐杜鵑、野鴉 椿、台灣金絲桃、台灣島槐、鐘萼木、四照花等六種稀有種植物供試。

研究除了相關文獻收集整理外,亦對生長週期與性狀調查,建立基本資料。之後並針對性狀穩定一致的 優良單株,進行人工繁殖之試驗研究,待繁殖已達初步成果,便進行生長適應性之試驗,以瞭解在低光、高溫、乾旱等逆境下之抗耐性。最後綜合上述資料,供為將 來保育、復育和綠化推廣之有用參考。

經過對六種陽明山稀有原生植物調查生育性狀與分佈,及進行人工繁殖試驗,並針對生長適應性進行試驗後,本研究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稀有原生種植物保育生物學之計畫有以下幾點重要發現:

  • 野鴉椿分佈範圍廣,陽金公路上皆可見其蹤跡;唐杜鵑仍以七股山山谷的爬地杜鵑族群較多,大屯自然 公園涼亭旁的大屯杜鵑則因環境受限而族群少。台灣金絲桃分佈也較為零散,以鞍部觀測站至大屯步道沿線較多;台灣島槐以二子坪步道為其主要分佈,陽金公路往 小油坑方向亦有不少植株。鐘萼木仍以魚路古道為其棲地,而小苗於10月間有明顯銳減現象;魚路古道上的四照花則於11月便可見隔年的花芽。
  • 扦插繁殖以唐杜鵑、台灣金絲桃、四照花表現最佳,用頂梢配合發根劑便可大量繁殖;野鴉椿、台灣島槐次之,需選擇較充實但年輕的枝條,配合高濃度發根劑可促進發根;鐘萼木則無法以成熟母株上枝條繁殖表現最差,但可利用種子苗頂梢配合發根劑順利發根。
  • 生長適應性試驗顯示,鐘萼木可適應平地下秋冬之自然光,但低光卻不利生長;四照花則可耐高光與低 光,但弱光會造成逆境。耐熱性以四照花最佳,其次依序為爬地杜鵑、台灣金絲桃、台灣島槐,鐘萼木最不耐高溫。耐旱性高低依序則為爬地杜鵑、鐘萼木、台灣島 槐、四照花,台灣金絲桃最不耐乾旱。

研究成果詳細內容請至本處網站查詢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