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陽明山的魚蝦蟹也泡溫泉嗎?

  • 發布單位:陽明山國家公園

撰文/陳義雄、劉恩諭

看到溪流散發著暖暖的蒸氣、以及乳白色的水色,是否又想到了在冬天裡泡著的舒服溫泉?但這樣舒服的氣氛下,野溪溫泉裡是不是好像少了些什麼?在溪流裡優游的魚到哪去了?藏匿在石頭縫隙間的小蝦、螃蟹到哪裡去了?

陽明山與硫磺泉

陽明山國家公園包含大屯火山群的各山頭,具有多處硫磺溫泉水、噴氣孔等,因此常能在起霧的山間聞到陣陣「臭雞蛋味」,而這個就是硫化氫(H2S)的味道,高濃度的硫化氫屬於急性劇毒,吸入氣體不僅對人體眼、呼吸系統、感官神經有影響,甚至可能致命。

而自然環境中硫化氫會在噴出地表後即氧化為硫酸鹽類或是溶解於水中,因此平時雖然聞到他的味道,但濃度相當的低(多在0.0005-0.3ppm 注1 ),但若靠近源頭,當達到20ppm 注2 ,吸入硫化氫的氣體一樣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硫磺泉與水生生物

而不只是氣體具有毒性,硫化氫相當容易溶於水中,其水溶液稱為「硫氫酸」,可在天然水中解離為H2S,HS-及S2-離子(宋聖榮,2005)。對於魚類及其他水中的生物,溶於水中的硫化氫可是劇毒,若有高濃度的解離硫化氫由鰓進入血液中,一樣會有即時的致命危險。

不過H2S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在水中易在氧氣充足的時快速氧化,且HS-及S2-離子也極活潑,會很快的與重金屬離子作用而氧化沉澱,轉變為對魚類沒有太大傷害的硫酸鹽類,而使溪水呈乳白色。

而在野外的溪流中,藉由觀察溪流的生物痕跡,例如魚類啃食藻類的咬痕、水棲昆蟲集結的小碎石等等,就能判斷這個溪流是否具有生物活動。

而在105年陽明山的水生生物及水文調查中(陳義雄,2016),水中的硫酸鹽類濃度能代表各溪流及河段受到溫泉水的影響大小,結果發現,陽明山溪流具有硫酸鹽濃度最高達到約50 mg/L的鹿角坑溪仍可以有豐富的藻類、魚類、蝦蟹類。不過例如在萬里磺溪濃度約80 mg/L,以及此濃度以上的環境中,則沒有發現任何的生物痕跡。

雖然尚未證實生物的消失是受到硫酸鹽類的影響,但顯然硫磺溫泉所帶來對溪流生物的影響是確實的,不論是溫度、酸鹼度、硬度、重金屬濃度、水質透明度等等因素,造成個體直接生存的困難,或是間接影響食物鏈的供給。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溪流水域受到硫磺泉極大的影響。除了可能生存空間的壓縮,也可能導致地理上魚蝦蟹類族群的阻隔、減少基因交流或是洄游物種選擇性的上溯,而讓各溪流域的物種分布有所不同。

 

陽明山溪流魚類種類類型及洄游性魚種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以東流域的園區內魚類主要以典型的上游魚種為主,物種較單純,數量優勢排前三名的分別為:臺灣鬚鱲(Candidia barbata,俗稱台灣馬口魚、一枝花)、臺灣白甲魚(Onychostoma barbatulum,俗稱苦花)、臺灣石「魚賓」(Acrossocheilus paradoxus,俗稱石賓、石斑)。上游代表性的物種除了上述三種外還有纓口臺鰍。

另外接近園區邊緣區雖然仍然以臺台灣鬚鱲、臺灣白甲魚、臺灣石「魚賓」為主,但仍能發現中、上游的物種如日本瓢鰭吻鰕虎、臺灣吻鰕虎、短吻紅斑吻鰕虎。

園區外的同水系水域則能發現如泥鰍等中游代表性物種,也能發現降河洄游的花鱸鰻,接近河口地區則能發現下游魚類如塘鱧、鯽魚、唇「魚骨」、廣鹽性鰕虎如雙眼斑砂鰕虎,甚至河口半淡鹹水的魚類如海龍、雙邊魚等等。物種種類則相較園區內的為複雜。

而陽明山國家公園水系流域中具有有洄游性的魚種,其中兩種:臺灣吻鰕虎魚、日本瓢鰭吻鰕虎。牠們在河川中游產卵,仔稚魚孵化後隨著溪流漂入河口與海,成長後再向上游溯到中、上游河段,但在硫磺汙染直至河口的北磺溪流域(圖5A),都沒有發現這種廣佈北台灣的臺灣吻鰕虎及佈及全台的日本瓢鰭吻鰕虎,而在員潭溪流域(圖5B)則有紀錄,因此陽明山硫磺泉的分布及進入河流的多寡,可能限制著這類洄游性魚種的分布,而影響陽明山水系魚類的種類類型。

 

參考資料

  • 注1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ATSDR/美國毒性物質與疾病註冊管制局 (n.d.). Toxicological Profile for Hydrogen Sulfide / Carbonyl Sulfide.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16, from URL
  • 注2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n. d.)硫化氫。Retrieved December 20, 2016, from URL
  • 宋聖榮(2005)陽明山溫泉、地熱資源與利用調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陳義雄(2016)陽明山國家公園溪流各流域魚類及甲殼類生態資源調查-陽金公路以東流域。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