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蝙蝠多樣性

  • 發布單位:陽明山國家公園
撰文/李玲玲
陽明山國家公園蝙蝠多樣性之研究

陽明山國家公園蝙蝠多樣性之研究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植被完整,又有相當多適合翼手目動物棲息的洞穴,以往調查已發現有台灣葉鼻蝠 (Hipposideros terasensis)、台灣小蹄鼻蝠 (Rhinolophus monoceros)、台灣大蹄鼻蝠(Rhinolophus formosae)與摺翅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i)等種類在數個洞穴棲息,其數量從單一隻獨居到數百隻不等。但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翼手目動物尚未進行全面調查,因此園區內是否有 其他翼手目動物棲息以及其分布與豐度,都有待進一步瞭解。

本項研究計畫之目的即在利用網具捕捉、棲所調查以及超音波偵測器監測等方式,調查翼手目動物的種類、分布及相對豐度之狀況,協助管理處建立園區內翼手目動物之基本資料,做為日後進行保育與管理工作的基礎。

本項研究以棲所調查、網具捕捉、超音波偵測器和訪談等方式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進行蝙蝠相普查。調 查地點包含園區內森林、溪谷和草原等主要自然棲地類型,海拔範圍介於88到1086公尺之間。而在棲所調查過程除記錄棲息物種和數量,亦確認其棲息屬性和 生殖屬性,此外參考地形地質和人文活動等相關研究,將園區分為北區、西南區和東南區三個區域,並比較其內棲所數量的差異,亦嘗試建立在園區內所發現蝙蝠種 類的辨識叫聲資料庫,以利後續監測之進行。

本次調查共記錄4科7屬共9種蝙蝠,其中鼠耳蝠sp.1 (Myotis sp.1)及皺鼻蝠(Tadarida sp.)為陽明山地區的新記錄種,而所捕獲的渡瀨氏鼠耳蝠(Myotis rufoniger watasei)和台灣管鼻蝠(Murina puta)為該物種於陽明山地區之第二筆記錄。整理過去研究和本計畫調查的結果,陽明山地區目前已發現至少4科7屬共10種的蝙蝠。

棲所調查顯示台灣葉鼻蝠和台灣小蹄鼻蝠為陽明山地區內數量最優勢的穴居性物種,並發現多個群集數 量較大的日棲所、生殖棲所及渡冬棲所。此外台灣大蹄鼻蝠亦為常見之穴居性物種,共調查到18個日棲所,其中也包括5個生殖棲所和11個渡冬棲所,因此陽明 山地區為目前已知大蹄鼻蝠日棲所、生殖棲所和渡冬棲所數量最多的地方。摺翅蝠和鼠耳sp.1皆為園區內較不普遍的穴居性物種,僅各發現數個日棲所,其中摺 翅蝠無發現生殖棲所,而鼠耳sp.1無發現生殖棲所和渡冬棲所。

調查結果顯示森林、溪流、草原三個棲地類型都有相當數量的蝙蝠活動,而以三種方式調查的結果差異,可能和棲地結構或蝙蝠行為有關。

以霧網和豎琴網於陽明山地區共記錄8種共42隻蝙蝠,其中大多數的個體皆是以霧網所捕獲,而豎琴網僅捕得1隻台灣葉鼻蝠。

本計畫錄得園區內8種蝙蝠的超音波叫聲,並以此初步建立了蝙蝠超音波資料庫。其中台灣葉鼻蝠、台 灣小蹄鼻蝠和台灣大蹄鼻蝠等三種常頻式(constant frequency)超音波之蝙蝠的叫聲在各項超音波測值的差異都很大,因此以超音波偵測器於陽明山地區進行野外調查,已可明確地辨識此三種物種。

研究成果詳細內容請至本處網站查詢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