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ge Banner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陽金公路段 百拉卡公路人車分道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百拉卡公路入口站至冷水坑段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冷水坑至新園街段
  • 步道長度:  
    陽明山總站至百拉卡公路入口站(原七星山站)約4.5公里
  • 路程時間:  
    約2.5小時
  • 步道分級:第2級  
    陽金公路段人車分道主要位於七星山西側,以陽明山公車總站為起點,行經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苗圃登山口、陽明書屋、竹子湖至百拉卡公路入口站(原七星山站)止,全長約4.5公里。沿途植物群落豐富且分層明顯,偶爾可見哺乳動物、鳥類、昆蟲等穿梭於其間。步道除串接陽明書屋、竹子湖等多處富有人文產業風情的著名景點外,位於苗圃登山口北向200公尺處,立有一座「行啟並御成婚紀念造林地」的史蹟紀念碑,為昔日大屯造林運動在陽明山地區的歷史見證。此外,本步道因鄰近陽金公路,因此沿線有多處出入口可直接銜接轉乘108遊園公車或其他公車,是一條可輕易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往返的步道。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陽金公路段-時程圖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陽金公路段-時程圖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陽金公路段-高程圖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陽金公路段-高程圖

 
環七星山人車分道/陽金公路段-時程圖

陽金公路人車分道 示意圖 (點此圖放大)

 
陽金公路人車分道

陽金公路人車分道

大眾運輸
  • 百拉卡公路入口站:皇家客運、108(遊園公車)
  • 陽明山公車總站:紅5(捷運劍潭站至陽明山)、108(遊園公車)、260(東園至陽明山)、260區(台北車站至陽明山)
  • 陽明山站:紅5(捷運劍潭站至陽明山)、230(捷運北投站至陽明山)、260(東園至陽明山)、260區(台北車站至陽明山)、小8(石牌至竹子湖)、小9(復興站至竹子湖)、皇家客運 (台北至金山)
  • 108遊園公車於陽明山公車總站轉乘
自行開車
  • 本路線起點陽明山公車總站至百拉卡公路入口站,反方向亦可,自行開車利用起訖停車場,再搭108遊園公車回原地點取車。
  • 仰德大道→陽明山公車總站→陽金公路→小油坑橋停車場或小觀音停車場
  • 淡水、三芝→101縣道→101甲縣道(百拉卡公路)→陽金公路→小油坑橋停車場或小觀音停車場
  • 金山→陽金公路→小油坑橋停車場或小觀音停車場
  • 北投→新北投→泉源路→鼎筆橋→紗帽路→陽金公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停車場
  • 小油坑停車場(小油坑遊客服務站前)
  • 小油坑橋停車場(皇家客運百拉卡公路入口站附近)
  • 小觀音停車場(皇家客運小油坑站站牌旁)
  • 陽明山第二停車場(遊客中心對面)
動物
植物
  • 野鴉椿
    野鴉椿

    學名: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Kanitz 主要分布在大屯火山群,喜歡生長在樹林的邊緣或步道旁。當秋天時分,果實成熟時,紅色的果實分裂捲開,露出裡面小巧可愛的黑色種子,十分惹眼。其葉為一回羽狀複葉,革質而油亮,冬天時,青蔥的綠轉黃,一片片的小葉飄落,呈現另類風情。

  • 人車分道時程簡圖

    全區人車分道分段建議。

  • 珊瑚樹

    小喬木,全株近平滑無毛,葉對生,長橢圓形,全緣偶有波狀緣;花白色筒狀聚生於枝末頗為醒目,結多汁的核果,熟時鮮紅至紫褐色,不但吸引你的目光,同樣也是鳥類最喜愛的食物外觀。近年來造園景觀日益重視本土性植物,此類莢?屬植物,由於可觀花賞果,加上又能吸引鳥類採食,因此已是園藝界的新寵兒;因此,原生長在台灣南部恆春半島的珊瑚樹在其他地區也可見到。

  • 紅楠

    在本園區的森林中,數量最多且較具代表性的植物即是紅楠。春季時紅色的葉苞、花苞挺立極為醒目,有如紅燒豬腳故 又名豬腳楠。常與其他闊葉樹混生成林,不會形成種純林。本種係屬樟科植物,台灣極盛相的森林常由樟科或殼斗科植 物構成,表示此森林已發展到成熟的階段。

  • 親近大自然,你需要注意

    當您抬起頭,看不見想要去的地方或山峰時,請準備好隨會用到的雨具。
    烈日高照時,帽子戴了沒?多準備一件長袖外衣可以遮陽,也可以禦寒。
    請衡量自己的體能,準備適量的飲水,用最舒服的心情體會大自然的饗宴。
    請走步道,留給小動物們自在的生活環境。如果您干擾了自然,招來的可能是萬劫不復的惡果!
    請以一顆尊重的心,彼此對待。

  • 溼地景觀

    這片濕地原來是一條小溪谷,後來因為修築了左邊的產業道路而形成了濕地。原來佔大多數的水生植物經過這幾十年來,已被芒草、野薑花、竹子、大花曼陀羅和各種樹木取代。在自然演替的力量之下,此處已逐漸陸化!

  • 溼地景觀

    眼前這濕地原在1998年打算興建一座可停放80輛小汽車的停車場,目的是要解決假日裡到竹子湖遊玩遊客的停車問題。後來因發現台北樹蛙、台灣水韭等珍稀保育類動植物而停止興建。經專家、學者、保育團體三方所組成的竹子湖濕地保育專案委員會,決議把這裡改成濕地公園且將濕地資源調查之結果,作為爾後規劃及自然保育解說教育方式的參考。

  • 造林記事

    陽明山地區之建設,因大正十二年(1923年)裕仁親王以皇太子兼攝政身份來訪而初具規模。台灣總督府為此特別在草山地區與建草山賓館,築路、鋪橋、設電燈、電話等公共設施。

    次年,裕仁結婚,為了紀念蒞訪與新婚兩件事,台北州訂了十年造林計畫。

    在七星山、大屯山區劃出1636甲山坡地進行人工造林,重樹五百餘萬株,數種包括黑松、琉球松等,並在七星山登山口立石碑為記。

    此項造林計畫改變了本地原有的植披生態,至今依然可見。

  • 赤腹松鼠

    赤腹松鼠是闊葉林中最常見的野生動物,全身褐色而腹部赤褐色,由平地一直到中央山脈2,000公尺以下均可見其蹤跡,在園區內十分普遍。在樹林中上層以樹枝葉築成團狀的巢,相當明顯。常發出”嘓、嘓、嘓、嘓”的叫聲。

  • 山月桃

    山月桃(山月桃仔),薑科月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海拔300-1,000公尺的山坡地,葉互生,有葉柄,花形像天鵝非常可愛,花期2-10月,直立圓錐花序,嬌柔白花帶兩條桃紅色條紋,秋季時果實成熟由綠變紅。

  • 栗蕨

    蕨類植物又稱羊齒類植物,通常生長於較陰暗潮濕的環境。而栗蕨卻是與眾不同,生長環境常常是較開闊的林下或沒有林木的坡地,經常成群生長在地熱溫泉區附近,因此栗蕨又俗稱溫泉蕨。

    栗蕨的顏色較一般蕨類翠綠,而且小葉成對生狀,屬於多年生植物,每年皆會從葉軸頂端長出新葉,當年度所生長的部分顏色鮮綠,前年度所生長葉片顏色會變深,而且葉柄部分轉變成為深咖啡色或黑色,我們可依據此項特點來辨別栗蕨的年齡。

  • 森林中的鳥類

    熱鬧的森林中是眾多鳥類的家,生活在這裡的鳥種,各依其習性,充分利用這個多樣的空間。五色鳥、紅嘴黑鵹喜歡在樹冠層活動、小彎嘴畫眉、頭烏線、山紅頭則偏好樹林底層的地被植物上活動。繡眼畫眉、綠繡眼則廣為活動森林的各層。竹雞在森林地面活動。右邊的闊葉森林數種較多,結構分層較多會吸引較多的鳥類前來活動,覓食或築巢。右邊的柳杉針葉林造林地樹種單純,分層簡單在裡面活動的鳥類也較少。

  • 饅頭果家族裡的小巨木

    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倒卵形,果為朔果呈壓縮球形……,這樣的描述,對眼前這棵大喬木而言略顯不適,讓人稱奇驚異。

    巨大的小喬木可引人進入過去的時空,體會以往的環境,以本種陽性植物來說,陽光是他的最愛,生命中不可短缺,而能與森林其他樹木一較高低;這棵顯然在長高時期四周必空曠且陽光充足;我們若能訪知他的年歲,輕探四周的親屬多寡,多年前從未曾歷經的景象,也將拼湊起來,讓人得以有段時空穿梭之旅。

  • 落葉歸根

    沿路走來,常只注意到左右兩側的植物,您是否也注意到腳底下的落葉片片?葉子在樹上時,非常盡責地行光合作用,製造養份,提供樹木生長;當葉子年老紛飛落在樹下時,更是全身獻出地變成養分。再造樹木的生機,而能不斷地繁衍新生命。從出生到死亡,他時時刻刻不斷地在為他的生命本體努力!奮鬥!

  • 火管竹

    火管竹又稱火廣竹、火吹竹或火筒竹,它是本省固有的竹類,由於地下根莖合軸叢生,所以常成叢生長,竹稈平滑通直,高可達十公尺,幼稈的竹節下方被有白粉,竹節上有闊三角形的籜葉;此種竹子在陽明山上常可見到,尤其在民宅聚落旁,居民常栽植用來做圍籬、遮蔭、避風、食筍等使用,它與台灣早期先民生活文化息息相關;因為昔日山上農家炊事或各種產業活動用的礦寮、碳窯、茶窯等使用在蒸、煮、烘、烤等需生火時,便利用此種竹稈用力吹氣,增加火焰強度,故有火管竹之稱。它也是台灣民間日常生活中各種用具與工具等的重要原料,例如古時常用的扁擔、畚箕、竹籃、斗笠等農具;筷子、蒸籠、菜櫥 等的食器、炊具;竹柱、竹掃把、竹籬笆、竹棚、椅轎等住家或運送工具;或其他婚俗、祭拜、卜占用具、漁具、玩具、獵具等皆可使用此種竹材。

  • 神秘的樹洞

    您是否曾留意過樹幹或枯立木上的各種小洞穴呢?這些樹洞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動物挖鑿的,小小的樹洞提供了林間動物們棲息、避敵及繁衍後代的庇護空間。例如青蛙會利用積水的樹洞產卵;蛇類與囓齒類會利用樹洞為巢穴;鳥類則在繁殖季時將樹洞做為現成的小窩。
    利用洞穴為巢的鳥,牠們有一些共同的演化機制。基本上,牠們的蛋通常具有兩種特色,其一是因為蛋在樹洞內不會有掉落的疑慮,所以形狀常像乒乓球般渾圓;其二是蛋的顏色通常以單純的白色為主,因為相對於露天環境,洞穴是掩避較佳的場所,多了這層保護,鳥類就不太需要在蛋殼上著墨出保護的斑點,因此多以白色表現。"

  • 森林中常見的昆蟲

    森林是昆蟲的家,她們住在這兒,扮演著家庭一份子的角色。每種蟲子都努力的做好他份內的工作。因此您能看到蝴蝶兒、蜂兒在花間吸密並傳粉。金龜子、天牛等的幼蟲以敗木、腐木為食,加速森林植生的更新。毛毛蟲吃食葉,協助枝條的修剪…..。他們由森林獲取維生資源,卻在保持生態平衡上貢獻一己之力。

    雖然偶有過度消?資源的敗家子出現,昆蟲與自然仍是如此合諧,共容共存。試問人類除了由自然獲取所需之外,又為大地做了什麼?

  • 安山岩

    沿途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岩石,仔細一看有許多深色的結晶礦物散佈在上面,像這由斑狀組織所構成的岩石稱為安山岩。安山岩是一種中性火山岩,SiO2含量在52~63%之間,而岩性則介於流紋岩和玄武岩間,於野外大多成淺灰色,也有少數為紫紅色,有斑狀結晶,其內含之鐵鎂礦物為斜長石、角閃石、輝石、雲母、橄欖石等礦物。一般安山岩是不含石英,若偶有含大量石英則稱為石英安山岩。園區內之火山多為安山岩所組成,僅有烘爐山一處為玄武岩。

  • 柳杉人工林

    柳杉又叫日本杉,是原產於日本的針葉樹種,其幹皮成紅褐色,枝條上具有螺旋狀著生的針狀小葉,葉表上下有白色的氣孔帶,果實為由許多果鱗合成的毯果;由於柳杉樹幹通直,故為良好的支柱上等建築用材,且在台灣生長較快,故日據以來,被選為造林地的主要樹種,且迅速推廣栽植於全省各地;但因柳杉人工造林地的林相純、整齊劃一,且成林之前需要整地、栽植、撫育等過程,故造成原生多樣性的物種消失,各種野生動、植物的棲地遭破壞,地被層減少,使雨水涵養不易等,影響森林生態體系極大,現今已造成台灣的柳杉林面臨嚴重的松鼠危害,而松鼠啃剝樹皮,已造成台灣重大經濟損害。

  • 包籜矢竹

    包籜矢竹因為它的莖桿挺直,韌度又夠,以前的人們拿來當箭桿,因此又稱之為箭竹。陽明山區由於東北季風的影響,矢竹大都分佈於海拔約八百公尺以上的高度。

    矢竹一生僅開一次花,當花開後,即會產生新的世代,而母株即會古萎而回歸大地。它的生命週期長達六十年以上。平時它的地下根莖發達,利用根莖節上面的生長芽繁殖小苗,因此矢竹生長密集,造成林中其它種類植物稀少,動物種類 也不多。運氣好的話,可看到竹雞、小彎嘴畫眉於林下穿梭。

    包籜矢竹為竹類,莖桿纖細柔韌挺直,可高達三公尺。分佈於竹子山、小觀音山、大屯山及七星山。

  • 後火山活動塑造的地質地形景觀

    您是否發現前方外觀宛如馬蹄形的谷地,在翠綠山林間升起裊裊白煙,並不時飄來一股濃厚的硫磺氣味?這正是著名的小油坑噴氣口地質景觀區。
    小油坑的地質景觀是受到陽明山「後火山活動」所形成的,後火山活動是指當火山噴發休止後,火山氣體與受加熱的地下水從裂隙噴出地表,形成噴氣孔、硫氣孔和溫泉等現象。在小油坑還可以看見噴氣孔與硫氣孔周邊,因氣態硫遇冷空氣後形成的黃色針簇狀硫磺結晶體。

  • 走過歲月的杉木家族

    沿路走來,您是否發現在闊葉林中出現了一小群姿態筆直的柳杉林?提及柳杉林,當然與日據時期的造林運動息息相關囉!大正13年(1924年),為了紀念日本裕仁皇太子的造訪及新婚之喜,臺灣總督府在七星山、大屯山等地展開長達十年的「大屯山造林運動」。當時因缺少以原生種復育的概念,大量栽植柳杉、琉球松等造林樹種;經過近百年的演替過程,原生於中低海拔常綠闊葉林的樹種如紅楠,逐漸取而代之。您步行於林間時,不妨尋覓一下步道沿線有哪些樹木是當時造林所留下的樹種?

  • 與浮雲同遊林蔭小徑/陽金公路段人車分道導覽圖

    ◎遊客注意事項
    1.行走步道請考量自身體能,量力而為。
    2.請珍惜資源,避免干擾及破壞,並將垃圾攜帶下山,保持山林整潔。
    3.請勿焚燒紙錢及任何物品,以防森林火災。
    4.請勿餵食野生動物與流浪犬,並請注意毒蛇、毒蜂出沒。
    5.遇有豪大雨、颱風警報時,請勿上山。
    ◎緊急聯絡電話
    1.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02-2861-3601
    2.小油坑遊客服務站:02-2861-7024
    3.國家公園警察大隊陽明山警察隊:02-2861-3609

  • 眺望台北盆地

    您所在位置是陽明山國家公園中眺望臺北盆地與觀賞夜景的良好地點,在天氣晴朗時,您可飽覽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屯主峰與遠方綿延不絕的山巒景致,以及山下臺北盆地與淡水河等交織而成的自然紋理;到了落日餘暉時刻,更是欣賞夕陽景觀與大臺北地區華燈初上的絕佳場所;即便在雲海覆蓋的狀況下,也能感受另一種不同的風貌呢!
    ■ 淡水河、臺北盆地

  • 縱遊七星山西側林道/陽金公路段人車分道環境資源概述

    陽金公路是進入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主要幹道,也是過去連結臺北與金山的重要道路。考量遊客登山健行的安全與生態環境的體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劃設了與陽金公路及百拉卡公路等主要聯外道路並行的「人車分道系統」。其中「陽金公路段人車分道」以陽明山公車總站為起點,沿途行經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苗圃登山口、陽明書屋、竹子湖至七星山站止,全長約4.5公里,單程步行約需2.5小時。
    本步道主要位於背東北季風的七星山西側,沿線植物群落的結構有顯著分層,包括次生林的優勢植物如紅楠與早期造林的柳杉林等植物資源,也易於觀察到臺灣擬啄木(五色鳥)、紅嘴黑鵯、紅頭穗眉(山紅頭)及綠繡眼等鳥類。您現在的位置-陽明書屋站,為此步道的中繼站,由此可轉往中興路,造訪陽明書屋、陽明公園、及花鐘等景點。"

  • 七星山西南側的常青族群

    陽明山地區的植被深受東北季風的影響,但眼前綠意盎然的森林卻因位於七星山西南側背風面,得以維持完整的森林結構。
    陽明山地區植物相經歷各種產業造成的破壞與不同年代造林工作的影響,在長期演替下,形成了造林樹種與次生林混雜的常綠闊葉林。在明顯的森林分層環境中,森林上層有紅楠、青楓、樟樹、相思樹及柳杉等植物樹冠層;森林中層為山櫻花、茶花、杜鵑及筆筒樹等植物;森林底層則因闊葉樹林的遮蔽,成為耐陰的蕨類及苔蘚類植物的生活空間。
    每當雨季來臨時,常綠闊葉林可藉由樹葉與樹枝的阻擋與緩衝,將部分雨水沿著樹幹導流至地表,再滲入土壤中,可避免雨水對地表土壤直接沖刷與侵蝕,有助於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

  • 造林紀念碑的由來

    當您漫步在蓊鬱的陽金公路段人車分道上,見到佇立於步道旁的造林紀念碑,您是否困惑翠綠的陽明山地區為什麼需要造林呢?日據時期,為了改善居民過度開發所造成的山林破壞,當時的臺灣總督府在明治44年(1911年)起開始推動小規模的造林運動。
    到了大正13年(1924年),為慶祝日本裕仁皇太子在大正12(1923年)年來臺造訪、並於次年(1924年)結婚,臺灣總督府開啟了長達十年的「大屯山造林運動」,並在昭和9年(1934年)設立此座造林紀念碑,以銘記此次大規模的造林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