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覽瀑布與水圳
絹絲瀑布步道導覽圖
-
輸送水源的山豬湖水圳
陽明山國家公園位於臺北盆地邊緣的高地上,是附近許多重要河川的發源地。自清領時期以來,園區內就開鑿了許多水圳,藉由引溪流之水供居民生活與灌溉使用;您目前所見與絹絲瀑布步道並行的水道,即是日治時期開鑿的山豬湖圳,水圳的開鑿,除提升當地作物之單位面積產量,更展現昔日先民披荊斬棘、開荒拓土的堅毅精神。
山豬湖圳目前由臺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經營管理。
-
如絹如絲般的絹絲瀑布
絹絲瀑布源自七股山麓的冷水坑溪,流經菁山吊橋至此處後,因地勢高低落差約有20公尺高,自高處傾瀉而下的水流,宛若絹絲般細長,因而得名「絹絲瀑布」。不過,您知道瀑布溪水流往何處嗎?其溪水會向南注入外雙溪,再與內雙溪匯集為雙溪,並於士林、北投交界附近與磺溪交會,最終流入基隆河。
除了優美的瀑布景觀外,您不妨將目光移往瀑布下方的岩石,會發現岩石上染了一層紅褐色,這是由於岩石中的鐵、鎂礦物質因氧化作用影響,日積月累而呈現出特殊的紅褐色彩。
-
陽明山牧場辦事處
日治時期(1934年)臺北州農會於擎天崗、七股山、磺嘴山等區域劃設「大嶺牧場」,實施耕牛寄養制度,放牧面積達2,000公頃,約有1,600頭牛寄養於此,是本區放牧的極盛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牧場經營中斷,1953年部份範圍重新被規劃為「陽明山牧場」,隸屬於陽明山管理局;1974年陽明山管理局併入臺北市,牧場管理權隨之轉移臺北市農會。然而,此時牧場規模已隨著農業衰退而縮減,牛隻數僅約70頭;1985年擎天崗才劃入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此處則是當時臺北市農會陽明山牧場辦事處的所在位置,是昔日員工上班值勤與住宿的地方,今日雖已人去樓空,卻仍是見證擎天崗牧牛歷史的重要遺跡。
-
不同時期的石頭鋪面
絹絲瀑布步道是早期金包里大路的南段,可連通擎天崗與士林地區,雖然不似北段(金包里至擎天崗)留有多處人文遺跡,但蛛絲馬跡之間仍可觀察出歷史的紀錄。
低頭看看此處叉路口三方向石階的砌石方式,它們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的時期:第1種為金包里大路原始鋪面,中間鋪設寬約60公分的大石、兩側輔以較小石頭;第2種是1970年代左右進行步道拓建時,以不規則排列組合鋪設的亂石砌型式;第3種則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1990年代依原始鋪面進行步道復舊時,採用長方形裁切平整的石材鋪設,呈現規則平整的鋪面形式。
金包里大路以中央大石、兩側小石的鋪面方式,可讓挑擔重物的漁民走得較為安穩舒適,且因大石埋入土裡的深度較深,較不容易毀壞。
-
悠遊絹絲瀑布步道
絹絲瀑布步道導覽圖